孙郎使天下三分,当魏德萌芽,江表岂曾忘袭许;
南国本吾家旧物,怨灵修浩荡,武关无故入盟秦。[34]
挽联尚有微词,而《祭孙公文》则称,“天生我公,为世铃铎,调律专壹,吐辞为矱”,颇为称誉。可知章太炎在孙中山逝世时,还没有“余恨犹在”“放言谩骂”。
以上可说是章、孙关系的第三时期,章太炎由参加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到西行联络唐继尧,由“联省自治”到反对孙中山的统一主张,由反对改组后的国民党到另组辛亥同志俱乐部。思想急剧倒退,“身衣学术的华衮,粹然成为儒宗”了。
章太炎和孙中山的关系,大体就是这样。
二
章太炎和孙中山矛盾的形成和发展,每每是在革命的重要阶段或关键时刻。
章太炎在同盟会中闹分裂、攻击孙中山,是在全国革命运动日渐高涨,武装斗争不断展开的时候。它发端于1907年,是由于《民报》的经费和续刊问题引起的。当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时,从一万五千元馈金中提出两千元留作《民报》经费,余款悉充军费。当时《民报》经费确有困难,萍乡之役以后,“《民报》已不能输入内地,销数减半,印刷、房饭之费,不足自资”;但孙中山发动武装起义,经费更是困难,章太炎却对此不能谅解,加以诘难。这时,同盟会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失败,有些不坚定分子因此表现消极。孙中山离开日本后,“真是群龙无首,一盘散沙”[35]。1908年10月,《民报》被封禁,孙中山正在南洋各地加强同盟会的组织领导和筹办军饷,章太炎“屡以函致南洋,欲孙文有所接济”,孙中山往返新加坡、暹罗间,策划起义,也实无力顾及。陶成章到南洋筹款,受到同盟会的阻止,采取光复会的名义进行活动,形成分裂。在革命策略上,陶成章不满于孙中山侧重华南武装斗争,主张“中央革命”,即在江浙或华北地区起义,章太炎则强调文字宣传,续办《民报》。然而,续办《民报》的却是汪精卫,章太炎益为不满,作《伪民报检举状》,责骂孙中山“背本忘约,见危不振”,甚至说是什么“怀挟巨资”“干没可知”,“今精卫复伪作《民报》……思欲腾布南洋、美洲,借名捐募”,公开发表在《日华新报》上,并为新加坡保皇报《南洋总汇报》所转载,影响极坏。孙中山所说:“陶之志犹在巨款不得,乃行反噬;而章之欲则不过在数千不得,乃以罪人。陶乃以同盟会为中国,而章则以《民报》社为中国,以《民报》之编辑为彼一人万世一系之帝统,故供应不周,则为莫大之罪。《民报》复刊,不以彼为编辑,则为伪《民报》。”[36]基本情况就是这样。1910年初,光复会在东京成立总部,推章、陶为正副会长,在南洋和同盟会争夺势力,“骎骎有取同盟会而代之之势”[37],闹派别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