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梅兰妮·克莱因最后发展出来的学说,似乎至少能够解释常态与非常态心理生活的主要因素,特别是偏执-类分裂心理位置和忧郁心理位置之间的差别,但若把她的学说视为一种封闭的学说,则纯属误解。她甚至到了生命末期都还在添补,而且,没有人知道究竟还需要什么样的修正或补充。就像物理学,对心理学来说也一样,终极的真理或许具有无限的复杂性,要接近它,只能透过一系列无止境的近似值。
R.E. 马尼-基尔
第一章 儿童的发展 (1921)
一、性启蒙及权威感减弱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
儿童应该接受性启蒙的观点愈来愈受重视。学校多方引介的儿童性启蒙教学,目的在保护儿童到青春期时不至愈来愈暴露于“无知”危险当中,也因这样的想法,使儿童性启蒙的教学赢得许多共鸣与支持。但是从精神分析所得的知识指出,我们应至少给予这个脆弱阶段的孩子适当的教养(乃至于“启蒙”),如此才能使儿童免于需要任何特殊的启蒙,因为教养方式中最完整、自然的启蒙,是与儿童的发展速度一致。根据精神分析经验所得无可辩驳的结论,儿童应尽可能免于经历过度强烈的潜抑,以避免病态或不利的人格发展。因此,精神分析除了睿智地试图以信息对抗实际和清晰可见的危险之外,也企图避免同样实际存在,但或许不清晰可见(因没有被辨识出来),却更为普遍、深刻,因此也更迫切需要观察的危险。几乎在所有个案里,精神分析所获得的结论都指出,成年后的疾病,甚至所有正常心理状态中或多或少都有的病态元素或抑制,其源头都是童年性欲的潜抑,也因此清楚显示了我们应该遵循的道路。为了让孩子免于不必要的潜抑,我们首先应该从心里除去笼罩在性特质(sexuality)上,神秘、虚假和危险的厚重面纱,这面纱是基于情感与一致性的基础而编织出来的虚伪文明。我们应配合孩子渴望性知识的程度,给予充分的性信息,并彻底剥除性特质的神秘感及其危险。这将能确保孩子不会像我们过去那样将一部分的愿望、想法与感觉潜抑了,而无法潜抑的部分,则造成羞愧与焦虑。更重要的是,在避免这样的潜抑及避免孩子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时,我们也建立了身体健康、心理平衡与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。而且我们能够预期,彻底坦承地面对性特质不只为个人及人性演化带来珍贵无价的结果,它还能带来另一项同等重要的结果——对于智能发展的决定性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