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泰、李治既然都是无忌的外甥,为什么无忌如此薄此厚彼呢?这与他想搞外戚专权有关。须知,贞观晚年,他的权势日隆,大有左右朝政之势,他为了巩固既得的权益,当然喜欢扶植一个懦弱听话的外甥当储君,以便将来操纵政权。为此,他极力美化李治,将李治的懦弱赞扬为“仁孝”。一旦“仁孝”的李治嗣位,他的擅权也就没有问题了。
而李泰的情况就不同了。他于贞观十一年置馆收士,以后又有文武群官投靠门下,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;加之太宗暗示立嫡,态度不够谦恭,途遇三品以上公卿以其不下马行礼,怀恨在心,居然到太宗面前告状。他既不把三品人员放在眼里,也不争取舅父的外援,说明大臣不支持他,无忌控制不了他。李泰如果嗣位,必会重用党人,不会重用无忌。无忌不愿失势,就非扶立李治不可。
再者,这场争立太子的斗争也有一定的政治背景。李泰班底以功臣子弟为主,如柴绍之子柴令武、房玄龄之子房遗爱、杜如晦之弟杜楚客,等等。论地域既有关陇集团的贵戚与士族地主的子弟,也有关东庶族地主出身的勋官子弟,如支持李泰立嫡的岑文本是南方士族地主,崔仁师是山东士族地主,只有刘泊是山东庶族地主,因此很难用庶族地主或普通地主阶层来概括。而且岑文本、刘泊只是揣测太宗立泰的旨意才提名的,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李泰集团进行“窥伺”太子的活动;只有功臣子弟才是直接参与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