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 文
又当深思远大,念存德教。先王之制曰,与杀无辜,宁赦有罪;与其害善,宁其利淫。明必不得中,宁滥舍有罪,不谬害善人也。今之从政者则不然。深文巧劾,宁致善人于法,不免有罪于刑。所以然者,皆非好杀人也,但云为吏宁酷,可免后患。此则情存自便,不念至公,奉法如此,皆奸人也。夫人者,天地之贵物,一死不可复生。然楚毒之下,以痛自诬,不被申理,遂陷刑戮者,将恐往往而有。是以自古以来,设五听三宥之法,著明慎庶狱之典,此皆爱民甚也。凡伐木杀草,田猎不顺,尚违时令,而亏帝道;况刑罚不中,滥害善人,宁不伤天心、犯和气也!天心伤,和气损,而欲阴阳调适,四时顺序,万物阜安,苍生悦乐者,不可得也。故语曰,一夫吁嗟,王道为之倾覆,正谓此也。凡百宰守,可无慎乎。
●下车泣罪
译 文
此外所考虑的事情还应当更远大,心中要不忘道德教化。前代帝王的规定曾说道,与其杀死无罪的人,不如赦免有罪的人;与其妨害善行,不如放纵奸邪。明知必然无法处理得当,就宁可放掉一些有罪的人,也决不妄害一个好人。如今的官员却不是这样。他们死板地援引法律条文费尽心机罗织过失,宁可致使好人被定罪,也不肯依据刑法而赦免罪人。他们这样做的原因,并不是因为他们都喜欢杀人,而是认为身为官吏宁可严酷,也不能留下后患。这就是只图自己方便,不考虑什么是公正,如此执行法律的,都是奸诈小人。人是天地间最宝贵的生灵,一旦死去就不可复生。然而在严刑拷打之下,有人由于难以忍受痛苦而被迫认罪,无法申冤,从而受到刑罚而死,恐怕还会不断出现这种情况。所以自古以来,就规定了审案的“五听”之法和对犯罪者可以从宽处理的三种情况,制定出对各种狱讼谨慎从事的法典,这都是十分关怀百姓的措施。凡是伐木割草,打猎不顺应天时,尚且批评说这违背时令,而有损帝王治国之道,更何况刑罚不当,滥害好人,这难道不伤害上天之心、有违谐和之气吗!皇天伤心,和气受损,还妄想使阴阳调和,时令顺遂,万物丰盛平安,百姓快乐,那是不可能达到的。所以人们说,一个人叹息不满,帝王所行的正道就有可能倾覆,说的正是这种情况。所有的地方官员,都应该谨慎从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