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亨佐·达罗出土的“双虎搏人”陶印
李济先生早就注意到,商代的青铜礼器上也出现了这类“神御双兽”的题材,最著名的是安阳出土的晚商后母戊鼎,鼎耳外侧就有跟印度河陶印几乎完全一致的“神御双虎”雕像,只是人像被简化成了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头,夹在二虎的虎口中间。据李济先生观察,从头像的特征来看,不像是中国人,倒像是非洲人。此外,小屯出土的商代晚期妇好钺的正面,也出现了同样的图像。安徽阜南出土的商中期龙虎纹尊,上面也有这类图像,但人像是全身,蹲踞;二虎的虎面合并为一体,人首的印堂以上部分已经入于虎口之中,而人像脸部依然呈微笑状。
晚商安阳出土的后母戊鼎,鼎耳外侧有“神御双虎”雕像(左);小屯出土的妇好钺的正面,也出现了同样图像(右)
阿城先生通过研究日本京都博物馆收藏的商代晚期“虎食人卣”,发现了御虎神人的真正身份。[359]这件青铜提梁卣,卣身为一张大嘴巴的立虎,虎口中含着一个浓眉大眼的男童。那男童面现虔诚庄严之色,双臂反抱虎身,双足踩在虎足之上。从他的面部特征来看,狮鼻阔口,唇吻突出,似乎也像是非洲人。据阿城先生的观察,男童和虎的北部,都有象征北极星的至高符形。卣的底部,刻有一条尾巴蜷曲呈旋转形的大龙,以及象征银河的卷云纹和一条鱼。龙头大而可爱,额上刻象征北极星的菱形符号。龙头的位置正在人的肛门之下。凭借这些特殊的符号,阿城先生断定,此人就是天极神、北极星君!虎的形态,表现出猫科动物典型的护崽动作。所以,这只青铜提梁卣根本不应定名为“虎食人卣”,而应该称为“虎护星君卣”。虎是阴性力量的象征符号,在这里似乎代表了传说中的众星之母——斗姆。据后世道家记载,斗姆生九子,长子天皇大帝,次子紫微大帝。余七子即北斗七星,分别为贪狼、巨门、禄存、文曲、廉贞、武曲、破军,统称为北斗九皇大帝。斗姆主天地万物之生,道教的朝斗法科均以斗姆为主神。关于北斗星君的来历,韦陀史乘中的《薄伽梵往世书》记载了一个动人的故事: